APP內打開

百花齊放的比特幣 Layer 2 多種方案競相攻克不可能三角

HelloBtc.pro 2023-11-09 13:39:15
二維碼

掃碼分享

比特幣L2領域非常迷人,Ordinals、BRC-20和Runes等協定吸引了更多Web3開發人員在比特幣上進行開發,從而加劇了競爭。 作為Web3投資者,我們的重點仍然是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同時儘量避免代幣交易

作者:Trevor Owens / 來源:翻譯:白話區塊鏈

  https://blocking.net/bitcoin-layer2-multiple-solutions-compete-impossible-triangle-for-breakthrough.html

  作為一名風險投資家,我採取“代幣不可知論”的立場。 由於我們投資於新技術開發的早期階段,我們投資的是股權而不是代幣,囙此我們只按比例獲得等值代幣。 我們相信,為了使代幣發揮作用,它們應該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本質上講,删除代幣會破壞核心價值主張和底層架構。 僅僅為了擁有代幣而使用代幣,或者無緣無故地避免使用代幣,將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然而,在許多Web3項目中,有大量的代幣只是為了擁有代幣而推出的。

  本來可以成功的項目由於其代幣經濟的不可持續性而失敗,給投資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相比之下,在比特幣社區中,開發人員在無法解决的科技問題上浪費了無數的時間。 我將這些解決方案稱為“沒有代幣機制的代幣”。 我把這種方法比作“試圖在沒有親密關係的情况下進行性活動”。 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合理的。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個不可能三角困境的三個方面:

  1、鏈下網絡

  示例包括閃電網絡和RGB。

  這些解決方案不是區塊鏈,而是鏈下存儲數據(由用戶存儲)的網絡。 沒有通用的公共分類賬,這大大降低了數據和智慧合約的可訪問性和交互性。 用戶無法體驗以太坊或Solana等智慧合約區塊鏈提供的全面功能。

  它們還要求用戶運行自己的節點或基礎設施以實現完全去中心化,從而導致採用時出現重大的用戶體驗障礙。 然而,這些方法提供的可擴展性和隱私優勢遠遠超出了區塊鏈科技所能提供的,使它們成為特定用例(尤其是大規模支付)的最佳選擇。

  2、去中心化側鏈

  示例包括堆棧Stacks、Interlay、Layer-0和其他解決方案。

  去中心化側鏈允許任何人參與共識(即挖礦),因為他們通過協定發行新代幣來補充其安全預算,從而創建一個競爭性的挖礦市場。 礦工花費資源來爭奪區塊鏈網絡的原生代幣,這些代幣隨後被用戶在執行智慧合約時用來支付礦工費。

  人們預計,隨著使用量和網絡效應的新增,對代幣的需求將會新增,從而使其在經濟上永續。 然而,引入額外的代幣可能會使用戶體驗變得複雜。 此外,比特幣極端主義者經常攻擊這個概念,稱其為騙局,因為這些代幣被視為比特幣的競爭對手。

  這種情況會讓開發人員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擁有代幣可以促進社區發展並促進籌款以支持廣泛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3、聯合側鏈

  示例包括Liquid、RSK、Botanix和其他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代幣,礦工(或驗證者)的唯一獎勵可能來自開發工作背後的公司或區塊鏈網絡用戶產生的費用。 然而,在網絡得到廣泛採用之前,這些費用在最初幾年通常微不足道。

  這種對礦工的補償是必要的,因為在工作量證明共識模型中挖礦需要花錢,而且在權益證明中還存在資金被削减的風險。 即使是擁有超過1億用戶的比特幣和以太坊,也主要通過代幣獎勵來為其網路安全提供資金。

  為了解决這個問題,聯合側鏈並不向所有人開放挖礦。 以Liquid為例,它已經組建了一個由15家加密商業服務提供商組成的聯盟,其中包括交易所、OTC交易者和基礎設施提供商。 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但它需要對所選實體的信任。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變得更加去中心化,一個古老的挑戰出現了:如何在運行可信團體的同時吸引大量用戶並產生大量費用? 現時,人們正在努力設計硬體解決方案,使會員資格自動化和民主化,將信任轉移到所使用的硬體上。

  那麼聯邦側鏈有哪些優勢呢? 它們提供了更簡單的用戶體驗,因為這些側鏈使用與BTC相關的代幣來收取網絡費用,從而避免了新代幣面臨比特幣最大化主義者反對的可能性。 儘管現時尚不清楚這群比特幣用戶是否會真正參與這些側鏈支持的Web3用例。

  4、其他見解:挖礦與跨鏈

  關鍵是要認識到RSK和Liquid之間的區別。 前者採用聯合挖礦管道,截至2022年2月,BTC算力已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64%。 另一方面,RSK通過聯合挖礦和以硬體為中心的方法構建跨鏈橋樑。

  相比之下,基於代幣的側鏈正在構建去中心化的跨鏈橋樑,並使用其原生代幣作為抵押品。 例子包括Stack目前正在推進的sBTC,以及Interlay和幾個Layer-0側鏈的替代品。 通過利用原生代幣作為抵押品,該設計提供了一種激勵模型來維護BTC資產的開放會員跨鏈協定。

  本月,通過白皮書新推出的BitVM可能會提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對聯合跨鏈橋的信任,並消除對基於硬體的解決方案的需求。

  5、不可能三角的三種可能解決方案

  許多潜在的解決方案都需要比特幣軟分叉,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支持。 傳動鏈是最近一個有爭議的例子,最初於2017年提出,現在達到頂峰。 Validity Rollups(或ZK Rollups)帶來了希望,並收到了一些比特幣覈心開發人員更積極的迴響。

  然而,有效實施仍然是一個挑戰,甚至可能是一個遙遠的現實。 聯合挖礦很有趣,特別是因為RSK已經證明,即使沒有令人信服的激勵措施,比特幣礦工也廣泛採用它。 儘管如此,缺乏代幣仍然意味著依賴值得信賴的跨鏈橋或依賴於市場驗證的高級硬體設定。

  未來幾年,BitVM可能會徹底改變聯合跨鏈橋和聯合挖礦的管道,並有可能解决去中心化的困境。

  6、EVM問題(另一個主題)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側鏈選擇EVM,例如RSK、Botanix和許多Layer0解決方案。 這一決定加速了市場擴張,並確保與交易所和以EVM為中心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相容性。

  相比之下,Stacks和Starkware(ZK Rollup)設計了自己的虛擬機器,旨在改進確定性和ZK相容性等特定領域的EVM。 這把雙刃劍意味著它們可能會失去網絡效應,但可以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平臺來創建卓越的應用程序,並將自己與市場領先的以太坊應用程序區分開來。

  7、廢除所有代幣

  對於大多數建設者來說,關於代幣的决定應該植根於對實際問題的考慮。 Layer2 Rollup解決方案由於支持Layer1上的智慧合約,囙此不需要代幣。 不過,像Optimism和Arbitrum這樣的頭部項目也有代幣。

  他們使用這些代幣來加强社區聯系和基金開發,使基於市場證據是否有必要使用代幣的問題進一步複雜化。 Coinbase最近推出的Layer2網絡Base在沒有引入代幣的情况下獲得了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Coinbase表示,未來引入代幣仍然是一種選擇。

  根據我過去作為企業創新高管和企業家的經驗,我將代幣和非代幣之間的爭論與初創企業股權與企業股權的挑戰進行了比較。 在我的《精益企業》一書中,我強調了許多內部創新嘗試失敗的例子,這些例子是由於缺乏與這些項目所需的高風險和廣泛的研究和開發相稱的激勵措施。

  就連以創新企業文化著稱的穀歌,也見證了其員工放弃巨額股票期權自行創業,催生了Twitter、Instagram、Niantic、Pinteres等巨頭,導致潜在的損失超過10億美元,市值1000億美元。

  Layer2項目存在重大風險,其中大多數註定會失敗。 開發它們所需的資金數額巨大,雖然它們可能無法提供與Validity Rollup解決方案(例如Optimism、Arbitrum和Base)相同水准的安全優勢,但它們無法創建新的比特幣來為新區塊鏈的安全預算或開發者社區提供資金。

  Polygon是一條以太坊側鏈,在所有以太坊擴容解決方案中,其市場價值和開發者參與度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現在它正在轉向基於ZK的策略,囙此擁有原生代幣可能會提供競爭優勢,儘管zk-rollup本身並不需要這種優勢。 就像所有與商業相關的事情一樣,沒有明確的答案。

  8、最後的想法

  比特幣L2領域非常迷人,Ordinals、BRC-20和Runes等協定吸引了更多Web3開發人員在比特幣上進行開發,從而加劇了競爭。 作為Web3投資者,我們的重點仍然是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同時儘量避免代幣交易。

  現時我們的興趣在於具有獨特應用優勢的鏈下網絡和去中心化側鏈,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開放的成員共識模型、社區建設和資本獲取優勢。 如果BitVM成功引入了一種更加最小化的信任方法來實現統一跨鏈橋接,我們也看到了統一挖礦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sBTC等抵押驅動的跨鏈橋和BitVM方法仍處於開發階段。 BitVM本月剛剛通過白皮書宣佈,並引起了開發者的强烈興趣,而sBTC已經開發了一年多,並投入了大量資源。 最終,除了投資比特幣L1應用和基礎設施之外,比特幣前沿基金還旨在戰略性地進入這三個領域。